政策文件

政策文件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件 > 正文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纲要

发布日期:2017-06-28 作者: 来源: 点击:

 

 

 

 

河北省教育科学

研究“十三五”规划纲要

2016年12月26日

 

 

 

 

目录

一、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04

二、“十三五”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 07

三、基本原则………………………………………………………08

(一)坚持正确科研导向…………………………………………08

(二)深化科研体制改革…………………………………………09

(三)服务教育综合改革…………………………………………09

(四)指导教育创新实践…………………………………………09

四、研究方向和重点研究领域……………………………………09

(一)教育发展战略和教育政策研究……………………………10

(二)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10

(三)教育资源配置与效益研究…………………………………11

(四)教育综合改革研究…………………………………………12

(五)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研究………………12

(六)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研究……………………………………13

(七)学生发展研究………………………………………………14

(八)课程、教学、评价改革研究………………………………15

(九)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研究…………………………………16

(十)教育信息化研究……………………………………………16

(十一)教育基本理论与国际比较研究…………………………17

五、组织与实施……………………………………………………18

(一)适度控制课题总量…………………………………………18

(二)改革课题管理方式…………………………………………18

(三)合理设置课题类别…………………………………………19

(四)健全科研管理机制…………………………………………19

(五)优化配置研究资源…………………………………………19

(六)加强课题研究保障…………………………………………20

(七)宣传推广研究成果…………………………………………20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纲要

“十三五”期间,是党中央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是我省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推动我省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和教育现代化进程,进一步提升教育科研工作服务于河北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根据国家和我省《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特制定本纲要。

一、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

“十二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和厅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我省的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紧紧围绕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系统开展了教育政策、教育基本理论和教育实践研究。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的有效实施,解决了一大批障碍我省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为提高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水平,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五年不懈的努力,我省的教育科研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教育科研队伍不断壮大,教育科研组织机构建设日益完善,教育科学研究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为教育科学研究的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研究成果呈现多样化特点。“十二五”期间,全省共申报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5000项,立项课题3580项,立项比例为25%左右。其中,重点课题567项,一般课题2219项,青年专项课题426项,特色专项课题383项;申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规划办公室课题500项,立项课题51项,立项比例为10%。其中,国家一般课题7项,国家青年基金课题4项,教育部重点13项,教育青年专项课题8项,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15项,特色专项课题4项。

研究成果有研究报告、论文、著作、校本课程、数据资源库等。其中获得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4项,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340项。

教育科学研究队伍不断壮大。广大教育工作者参加教育科学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愈来愈高,“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强师”已成共识。以课题研究为纽带,以课题培训为平台,培养造就了一支有一定影响的学校研究骨干队伍和研究梯队,教育科学研究队伍不断壮大。

群众性教育科学研究的新平台已经形成。省、市、县、校四级教育科研管理网络不断健全和完善,进一步构筑起群众性教育科学研究的新平台。

课题管理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实行了省级组织、市级初审、省级备案审查的课题立项新常态,并逐步完善了省本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备案审查条件、标准和市级组织评审的程序、标准和办法,实现了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工作的重大转变。

“十二五”期间,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面对我省“十三五”时期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与国际教育研究先进水平和大区域发展背景下的京津两地教育研究水平相比,我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在观念、投入、体制、队伍、成果应用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职能定位不明确。教育科学研究在教育事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保障性的作用。“十二五”期间,我们在教育科学研究为教育改革发展实践服务、为提高教育工作者能力和素质服务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但在为教育决策咨询服务方面,存在严重缺位、不到位的问题。缺少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研究,对教育决策和实践的贡献力严重不足。

低水平、重复性研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十二五”期间,全省申报和立项的课题数量虽然很多,但仍存在着选题方向和领域不明确,教育理念落后,教育观念滞后,研究内容陈旧,低水平、重复性研究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全省教育科研水平的提高,不能充分体现教育科学研究创新性的本质要求。

研究成果推广应用程度不够。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是实现教育科研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生产力的主要手段,是实现教育科研价值的根本途径。“十二五”期间,我省立项课题数量不少,结题率也很高,呈现了多种形式的研究成果。但存在着“重研究,轻推广”、“重研究,轻应用”的问题,存在着研究成果推广应用运行机制不健全问题,致使未能充分发挥教育科学研究服务教育决策、服务教育实践的功能。

教育科研运行机制不健全不得力。虽然呈现合作研究、协作研究的趋势,但教育科研运行机制仍不健全。市、县两级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对课题组织、指导不够;课题研究仍存在单兵作战,单打独斗的现象;研究形式单一,研究力量淡薄,没有建立有效的研究机制和研究平台;组织优秀科研团队围绕重大问题、热点难点问题展开合作研究、联合攻关仍然薄弱;具有一定影响力和贡献力的研究成果不够丰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单一、研究手段落后。课题研究缺少先进教育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的有力支撑。教育调查研究、教育行动研究、教育叙事研究、教育经验总结居多,定性的经验分析、纯思辨的理性分析成分大。运用教育实验研究法,在大数据技术支撑下,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等多元分析的方法开展课题研究的还不多见,致使研究水平偏低,研究成果的质量不高。

教育科研投入严重不足。“十二五”期间,我省共立项课题3580项,确定的资助课题784项,而下拨的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专项经费共计125万元,每项课题资助额度平均1000到2000元。从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自身的需要,以及与其他省市自治区课题专项经费相比较,我省的教育科研专项经费显得严重不足,制约了我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十三五”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坚持教育科学研究“为教育行政决策服务,为教育改革实践服务,为繁荣教育科学服务,为引导社会舆论服务”的方针,适应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新常态,聚焦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战略任务,服务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全局,有效服务教育质量的提升与教育公平的实现,逐步增强教育科学研究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服务能力,为实现我省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总目标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主要目标:围绕“十三五”期间我省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和重点任务,开展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教育决策咨询研究、实践应用研究和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健全教育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加强教育科研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育科学研究对教育决策、教育实践、学科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促进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发展,努力取得一批有影响力的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省教育科学研究水平由普及到提高的跨阶段发展,形成与我省教育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科研工作的新格局。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正确科研导向。按照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和要求,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挥教育科研事业创新理论、服务决策、指导实践、引导舆论的重要功能。突出教育科研工作的主攻方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规律,服务区域及学校教育改革发展,宣传先进理念,回应群众关切,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教育持续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二)深化科研体制改革。深化教育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科研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立项管理、经费管理、过程管理和成果管理。搭建教育科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育科研队伍。加强专家指导和引领,规范、创新科研培训形式,提高教育科学研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提升教育科研成果水平和质量。

(三)服务教育综合改革。突出政治视角,增强大局意识,围绕国家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需求,围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围绕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提高等重大问题开展研究,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服务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四)指导教育创新实践。坚持问题导向和实践导向,围绕我省教育教学实践的热点、难点问题,聚焦“十三五”我省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和任务,开展教育决策咨询研究、教育教学实证研究,提高教育科学研究对教育决策和指导教育实践的贡献力。

四、研究方向和重点研究领域

“十三五”期间我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要贴近教育政策、学科发展和教育实践的需求。研究领域和方向要着力把握学科发展前沿和实践改革前沿,突出前瞻性、针对性、时代性和导向性;研究选题要以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重视基础研究,突出应用研究和实证研究,鼓励跨学科综合研究,注重协作研究。

(一)教育发展战略和教育政策研究

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战略、机制、模式和政策研究;各级各类教育推进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重点与对策研究;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监测评价体系及协同发展治理机制研究;京津冀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对策研究;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京津冀人才培养、交流、协作机制研究;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示范带动典型案例研究;结合河北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开展河北省教育布局、人才结构、教育质量的研究;河北省教育重点项目工程进展监测、评估、跟踪研究;加强教育与“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互联网+”等国家战略的有效对接,开展前瞻性的教育宏观战略与理论政策研究;开展教育政策跟踪评价、政策调适和风险防范研究;为深化考试招生制度和教育教学改革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开展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的决策咨询研究;开展各级各类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以及办学体制和融通机制研究;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有效运行的支持政策和创新举措研究;开展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研究。

(二)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发达国家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比较和案例研究;我国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发展历史与背景研究;“管、办、评”权责框架下有效的法律政策和保障体系研究;完善教育统筹机制,加强教育资源的整合统筹研究; 义务教育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研究;完善教育决策的智力支持系统,新型教育智库建设的研究;市县级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改革实验的案例研究;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主要建构框架和体系内涵的理论研究;河北省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践案例研究;开展学校组织变革及学校内部治理的优化研究;聚焦学校发展特色,开展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全面发展的制度研究;开展学校发展的目标定位、实施路径、管理机制及保障体系研究;重视对学校发展特色和教育教学实践规律的总结和研究;开展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机制与渠道研究;开展社会力量与专业组织有效的第三方教育评价体系研究;关注新技术对于教育组织和运作模式的影响研究;加强对依托互联网而孕育的教育市场管治方式研究。

(三)教育资源配置与效益研究

加强对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和教育公共财政体制的深度研究;加强对各级各类教育生均定额标准体系和动态调整机制研究;深化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研究;加强社会捐赠教育和学校筹款的激励机制研究;完善非义务教育阶段培养成本合理分担机制研究;学前教育资源配置问题研究;社会力量举办学前教育现状、发展模式研究;加强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重点经费保障机制和配套政策研究;加强转移支付制度完善研究;开展政府购买教育资源服务的方式和途径研究;县域内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教师交流机制研究;开展各级各类教育奖学金助学金体系研究;开展有关提高经费使用效益的制度建设研究;加强新形势下教育经费预算编制、评审、执行和绩效评价管理方式改进研究;加强完善经费和资产管理使用效益的绩效评价体系和监管制度研究。

(四)教育综合改革研究

河北省教育综合改革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区域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质量保障体系研究;城乡教育协调统筹发展研究;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政策设计和区域模式探索的研究;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基本公共教育资源协调发展研究;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路径研究;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监测评估标准和督导评估机制研究;县域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案例研究;县域内控辍保学动态监测机制研究;公益普惠性幼儿园建设研究;针对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开展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双向衔接的研究;幼儿园、家庭、社区教育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研究;幼儿园安全防护体系构建研究;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义务教育情况调查研究;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体系构建研究;区域内高中教育均衡发展研究;高中教育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研究;职业教育学制改革对职业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的研究;现代职教体系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应对策略及典型案例研究;提升职业教育国家资助政策实效性的研究;高等教育结构现状与优化对策研究;高校综合改革与教育教学评价机制研究;区域高校合作办学试点与区域人才培养联合体建设研究;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与高职教育衔接体系研究;高等教育多元办学体制的制度设计与运行研究。

(五)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立德树人”理念的历史发展脉络研究;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的多样化教育方式研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立德树人基本理念与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研究;提高中小学校德育实效性和针对性的研究;打造德育特色与品牌的实践研究;学校德育队伍建设研究;学校德育特色课程建设与学校德育资源整合研究;学校德育活动创新研究;建构教育实践育人共同体的研究;学科育人功能研究;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心理教育特色活动研究;心理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心理咨询室建设研究;师生心理健康水平预警研究;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加强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价值理念和精神内涵的研究;开展中小学师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全面提升策略研究;开展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与发展现代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机制研究。

(六)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重视各级各类教育人才队伍建设体系研究;优化教师资源结构,开展各级各类教育的教师配置标准及动态调整机制研究;适应人口政策调整和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扩大的需求,加强学前教育人才队伍规模、结构和质量提升研究;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补充和保障机制研究;学前教师师资培养培训体系构建研究;加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背景下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研究;开展义务教育教师人才队伍的均衡配置研究;加强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需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加强高等教育教师队伍培养创新人才的能力建设研究;加强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推进师德建设研究;开展教师专业标准研究和教师评价机制研究;深化教育人才队伍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开展有关教师选聘、补充、培养、考核、晋升等制度建设研究;开展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体系的构建研究;开展教育人才队伍在境内外、区域间交流与研修机制的创新研究;加强教育人才队伍薪酬和保障服务机制研究;重视对校长、优秀教师和班主任教育教学和管理经验的总结研究;加强对优秀教师课堂教学的案例研究。

(七)学生发展研究

加强各级各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研究;服务于提高教育发展质量,重视人才培养体系研究;开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体化支持和服务机制研究;加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研究;围绕实施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计划,加强应用型本科大学建设研究;统筹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综合研究;推进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和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探索推进大中小学教育衔接、普教职教融通的机制研究;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协同育人模式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研究;加强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等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与衔接机制和学分累计转换认定制度的完善与研究;加强对学生主体学习方法、形式和途径的研究;基于证据的学习过程研究;基于脑科学、认知科学的学生发展研究;学生发展必备品格研究;学生发展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学生安全教育与生命教育的研究;残障学生功能补偿教育研究;坚持立德树人,引导素质教育落实,加强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和监测评估机制研究。

(八)课程、教学、评价改革研究

加强各级各类教育课程及教材改革研究;开展教学资源体系建设研究;加强基础教育地方教材精品化建设研究;建立体现学校特色、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重点关注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学校课程建设、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等研究;幼儿园课程设置标准研究;课程游戏化的园本实践研究;加强高中自主课程建设实验研究;高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提高高校国际化课程比例和自主创新能力研究;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资源共享机制研究;开展基于通用学习设计理念的特殊教育融通课程研究;关注国际化和信息化条件下在线开放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鼓励开展跨学科、跨学校、跨地区的创新教学和科研活动,围绕促进科学系统减负和教育质量提升,开展适应学生身心特征和课程要求的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研究;为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展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的优化创新研究;加强高等教育教学状态数据库建设,开展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着力开展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研究。

围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开展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研究;深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加强多元教育评价体系研究;加强教育督导和社会评价制度体系研究。

(九)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研究

加强各级各类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和监测评估机制研究;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和监管制度研究;幼儿园办园质量评价标准研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研究;区域学校教育现代化监测研究;学生课业负担监控研究;人才培养质量监测与保障体系研究;第三方教育评估与监测研究;考试与评价方式创新的研究;职业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完善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制度的研究;职业院校就业指导体系建设的研究;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检测与评价理论研究;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国家统一标准建设和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研究;省属高校教学质量报告发布平台与制度建设研究;高校内部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研究;高校学科专业建设与评价标准研究;依据学生满意度调查的各级各类教育质量评价研究。

(十)教育信息化研究

教育基础数据库及服务平台建设研究;基于大数据的宏观决策数据库建设的研究;区域信息资源库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的研究;加强教育资源共享交换与服务体系建设研究;支持各级各类教育开展优质教育资源数字化服务平台的构建与研究;推进教育大数据体系建设,加强各级各类教育决策分析支持系统的完善研究;网络课程开发和网络学习平台建设研究;网络环境背景下的教学变革研究;大数据时代教师适应技术变革的策略研究;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研究;推进信息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关注教育信息化条件下学校结构、课程体系以及教与学方式的变革研究;利用信息技术助力教学改革,探索开展“微课程”“翻转课堂”“慕课”等新型教学模式研究;职业院校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时互动的远程教学策略研究;高校数字化学习环境建设与共享机制研究。

(十一)教育基本理论与国际比较研究

针对国家和我省教育发展的重大实践问题,开展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加强优秀传统教育思想研究;关注教育学学科发展研究;关注教育文化在哲学、理论、方法、实践层面的研究;重视对教育基本史料的文献研究,加强地方教育史的研究;加强对教育人物、历史名校和教育遗产的研究;立足我省特色和发展实际,注重围绕我省教育发展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国际教育比较研究;重视对全球教育改革发展先进经验的研究和借鉴;加强对我省教育国际化发展研究;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鼓励国际间和区域间教育科研项目的合作研究;开展跨文化、跨国界、跨民族的教育比较研究。

五、组织与实施

根据河北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科学编制并发布年度《课题指南》。

(一)适度控制课题总量

根据重在质量提高的发展目标和省、市、县、校四级教育科研网络已基本建成的实际,“十三五”期间省级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数量实行总量控制。群众性普及所需的课题数量规模扩张的任务,主要通过市、县、校分别立项本层级的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来完成。

课题总量适度控制。一是为了确保省级课题的严肃性、权威性。二是为了加强对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的有效管理。三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保护广大教育工作者开展教育科研的积极性。由此,在适度控制课题总量的原则下,“十三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总量控制在1600项以内。

(二)改革课题管理方式

为适应财政制度改革,与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课题申报制度接轨,“十三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的申报、评审、立项进行相应改革,实行五年整体规划,年度申报、立项的方式。即“十三五”的起始年2016年立项课题400项,其余四年进行年度立项,每年各300项。根据规划纲要确定的立项课题数量,将年度申报指标分配给各单位,由各单位在初评、初审的基础上择优推荐上报,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组织备案立项审查工作。

(三)合理设置课题类别

“十三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分为四个类别:重大课题、重点课题、一般课题、青年专项课题。

1.重大课题实行招标制度,《课题指南》中确定的重大项目条目即为具体研究课题名称,申报者须据此进行论证设计,不得更改。重大课题的研究内容应具有创新性,取得的研究成果应具有较高教育决策价值或实践价值。重大课题的确定坚持少而精的原则,整个“十三五”期间限制在20项以内。此类课题采取招标或委托方式确定,并明确经费资助额度、质量要求和研究时限。

2.重点课题、一般课题、青年专项课题的申请者可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和研究基础,从规划纲要确定11个研究领域和根据年度《课题指南》自行设计课题名称和研究内容申请课题。

(四)健全科研管理机制

以提高研究成果质量为核心,完善评审、备案审查、立项、开题、中期、结题鉴定等管理程序,加强经费管理,增强管理规范性和科学性,提升管理效能。开展科研培训,促进学术成果和科研管理经验的交流、分享和推广应用。

(五)优化配置研究资源

采取项目牵动、优势互补、合作双赢的研究机制,围绕重大课题研究,凝聚力量,组织、鼓励京津冀三地研究人员,构成科研院所、高校、其他类型的研究机构以及基层学校为主体的协同研究团体,开展合作、协作研究,推出有深度、有见地、可操作的创新性成果。

(六)加强课题研究保障

依据教育科研发展的需要,保证年度教育科研经费适度增长。采取积极措施,提高立项课题资助经费比例;在年度立项课题中,增加专项课题研究经费;通过委托、承接研究项目或横向联合攻关,补充科研经费,保障教育科研工作顺利开展。

(七)宣传推广研究成果

充分发挥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服务教育决策、推动教育实践的功能,开展多种形式对课题研究优秀成果进行奖励和宣传推广。借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和其他省、市(自治区)先进经验,每两年组织一次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选奖励活动。